衛生部4月11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作出如上表述。
趙明鋼說,“這幾個數字我不知道是哪里來的,媒體報道以后我們高度關注,立刻與相關媒體記者進行了聯系,媒體記者告訴我們,這幾個數字是我們專家提供的,我們又去找了相關的專家。有的專家跟我們講是聽說的,有的專家講是文章上看到的,我們去找文章的作者,我們一直在追,追到30年前,還沒有追到。我們所能查到最早的人,他跟我講,是根據個人的估算推算出來的。”
趙明鋼表示,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既誤導和公眾,也給我們國家醫療行業的形象,給我們國家制藥行業的形象都帶來了很大的損害。
趙明鋼指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2009年和2010年分別接到的藥品不良反應的數字是65萬和69萬,這個監測網要求全國所有的醫療機構發生藥物不良反應都要報告,同時它還要求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經銷企業也有責任進行報告,因此這個數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
趙明鋼說,2009年所接到的藥物不良反應報告,所有的藥物,不僅僅是抗菌藥物,是65萬份,2010年69萬份,兩年加起來也達不到所謂的250萬份。另外,2009年報告的死亡病例是500例,因為藥物不良事件導致的,或者跟用藥有關的死亡是500例,2010年是600例,兩年加起來是1100例。
趙明鋼還指出,中國有700多萬醫務人員,每年無論是衛生行政部門主動監管過程中發現的,還是相關的事件、案件中所暴露出來的因醫德問題所導致的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問題,所涉及到人員的數量和700多萬人相比是極少數的。